各学院(教学部):
根据《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 (津党发〔2023〕11号)精神,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主动适应数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探索构建具备新商科底色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产业学院培育和建设工作,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响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加强“四新”建设,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升专业与产业契合度,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建设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推进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培养大批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天津教育强市建设。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全校所有在招生专业均可申报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已获批的市级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和培育点不在本次申报范围之内。
(二)申报基础
申报专业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专业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称,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经验。
企业共建方实力雄厚,连续3年以上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成效显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并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共建方可参与专业教学工作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0人。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专家应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验实训指导、专业课程教学等。
三、主要任务
(一)体现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特色,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深化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加快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体现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时代特色,共同推动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二)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按照相应行业产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发挥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体现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课程、教材。校企联合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相符的产教融合型课程新体系。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课程或项目化课程,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图书、慕课、微课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四)开展项目式、案例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优选合作企业实例进行项目式或案例化教学,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实行真题真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行业企业将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安排企业导师进行全程指导。
(五)鼓励专兼教师双向合作,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设立若干企业教师专岗和产业教授岗,促进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骨干双向交流。鼓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教学,鼓励专任教师定期赴合作单位轮训制度,不断扩大“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六)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共同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的选题、指导,共同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共同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四、立项遴选
工作程序,各专业自主申报,所在学院审核遴选后推荐到学校,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研究确定立项建设名单。
五、申报材料
(一)书面材料。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书(附件1,一式一份)以及申报汇总表(附件3)。申报书与佐证材料装订成一册 ,A4 纸双面打印,限100页以内,经审核后加盖学院公章及合作单位公章。
申报书所有数据仅限于申报专业范围内,且应确保其真实性。
(二)电子材料。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书及汇总表(WORD 格式、PDF 盖章版各一份),材料打包压缩命名为“学院名称—2024年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发送至电子邮箱:yangjie2018@tjcu.edu.cn。
(三)材料报送。纸质及电子版申报材料请于2024年11月18日(周一)前报送至教务处。
联系人:韩婧、杨洁;电话:26686218 26662248
附件:
1.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项目申报书;
2.天津市普通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认定指标;
3.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汇总表。